武侠小说中常常有群侠华山论剑,始皇泰山封禅等等的传说。几乎每一个城里的孩子,都怀有一种对山的憧憬。
可慢慢他们长大,他们爬过了山,会知道山里没有山神鬼怪,没有树精走兽,没有传说典故,有的便是两旁遮天的林木和眼前无尽的阶梯。
古人对山是眷恋的,赋予山们一个个诗意的名字和一篇篇优美的游记。今人追随古人的足迹,来到这一个个山,却又惊呼古人欺骗了他们,瑰丽的奇景少,而走过的山路漫漫,劳累不堪…
这种反差并不是古人欺骗的结果。
山是有生命的。一座山最年轻时就是鸿蒙时期未被发现时,慢慢长大被人迹所寻,被赋予名字、传说、典故…随后今古一代代名人的足迹让它们的生命达到巅峰。而数千年人类文明发展后,便迎来了山的老年时期,山在衰败,今人看到的是衰败的山,自然不会像古人眼中看到的山那样,年轻又可爱。
山的衰败也是人们造成的。山路越修越好,信息越来越发达,人们信仰也越来越少。渐渐的山不再神秘,被人们发掘成一个个景区,成为人们的聚财盆。一波波游客前来,经过流水线的旅游模式,再一波波的离去…
同时,许许多多的传说也典故慢慢流失,隐居、流觞等文化习惯也随着时代渐渐消败。这个地球上最基础的建筑就是山,一座山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记忆,那千千万万的山,你只需要去游览一次就足够了。
一波游客来到了一座山,这座山很有名,他们满怀憧憬。山路弯弯,只有一条,沿途许多小吃摊纪念品摊,他们很劳累,稍作休息吃点东西继续上山。沿途也有一些小景点,比如什么断石,石中松等等。接着他们来到了最有名的景点,拍了点照片,略加休息,从另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小路折回起点…
这是最基本的旅游模式,那么,这一波游客了解了这座山吗?明显没有,他们一路连一只动物都不会遇到,连这里的传说也没有了解,连这里的树木特点都没有注意,有的甚至连这座山名字都不知道,只知道一个统称的风景区的名字。但他们可以说他们跟古人一样来过这里,历经千辛万苦玩得挺开心。
古代秀才赶考,如果京城在北京,家乡在广东,那么他们要提前一年准备好然后一路跋山涉水,边赶路边耍文字,没有预定的轨道,只有一个大的方向,风景没人指出来,尽在心中。
所以今人看到的山早已不是原来的山。衰败的山失去了几乎所有的精神,靠着古人曾经的足迹苟延残喘着,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将钱财送给开发商,让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消失在心中。
我也渐渐养成了眺望远山的习惯,或许我脚下的山是这片所有山中最有名的,但在我眼中不及远方的山,在这样一个时代,只有山的轮廓,还依稀带有点山的威严。
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而世之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,常在於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。
山的衰败同时也是由险以远到夷以近的过程,非常之观也越来越少,我渴望着一天能在山衰老死亡之前,进行一次真正的旅行。